勞雇新知
09 / 2024-08
環境部重預告手機回收草案 估明年實施
製造業者需標示回收標誌 循環率達15%
【外勞社記者劉達寬八月八日臺北報導】
環境部7日重新預告手機回收遵行事項草案,預訂明年1月1日起施行,新版本的草案給予廠商緩衝期,除規定2026年起製造、輸入手機應標示回收標誌,也訂定手機循環率15%的規範,草案預告期30天。
標示規定從2026年起算
環境部重新預告「應標示分類回收標誌之行動電話製造業、輸入業範圍及其他應遵行事項」草案,該草案曾於去年11月公告,原預定今年4月生效。環境部表示,此次重新預告,主要是給予業者緩衝期;也因臺灣許多手機是國際廠牌,需通報WTO以避免貿易障礙。
採螢幕標示者需載明操作方式
按此次預告的草案版本,2026年1月1日以後,在國內製造(出廠)或輸入國內的行動電話,必須在組裝完成的電話本體、包裝、標籤、說明書或螢幕顯示,標示分類回收標誌及說明文件。若採螢幕作為標示載具,則必須在產品包裝或說明書上,載明操作方式。環境部也說明,草案主要規範的是在國內製造手機並且標示商標的製造業者(品牌商),以及輸入手機並銷售的業者。
業者需提供回收服務和優惠措施
除了產品需標示回收標誌,草案也規定業者在營業場所要設置回收設施、標示回收標誌和回收服務文字。此外,也必須有適當銷毀或防範措施,防止手機資料外洩;並提供回收手機的消費者優惠等措施。從2026年開始,每年回收及循環服務比率需達到15%。
違規可罰3萬到15萬元
循環率計算方式為,該年度回收及循環服務總數量,除以同品牌前3年國內平均銷售數量。每年要提報前一年度成果,未達標者需提精進計畫。若未依規定辦理,依資源回收再利用法,得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經通知限期補正或改善,屆期仍未補正或完成改善者,按日連續處罰。
落實打詐新法、資料庫介接 各機關研擬配套
【外勞社記者劉達寬八月八日臺北報導】
內政部8日於行政院會報告「詐欺犯罪防制條例」和「新世代打擊詐欺策略行動綱領」2.0,內政部長劉世芳於會後記者會表示,詐欺防制條例整合行政機關與民間企業能量,共同防治犯罪。鑒於詐防條例涉及層面廣袤,如建立金融機構及提供虛擬資產服務事業或人員聯防通報機制、電信事業介接查詢資料庫等多項工作,相關主管機關為落實執行,正著手研訂相關授權子法和配套措施,力求在短時間內全面施行。為防移工金融帳戶與電話遭利用從事詐欺,先前跨部會會議已議定由移民署提供移工出境資料,供金管會及通傳會(NCC)介接資料庫查詢比對。但根據審計部最新決算報告,相關介接工作尚未完善。新訂的詐防條例已將相關措施明確入法,除電信業者需定期核對預付卡使用者出入境狀況,出境予以停話或限制使用,金融相關機構也必須強化確認客戶身分。刑事警察局大隊長黃國師說明,據他了解因移民署資料庫原設計用於出入境管理,如何配合部會和業者建立查詢功能,業務單位需要就技術細節討論和溝通,打詐新法通過後相關部會也正積極進行內部討論運作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