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雇新知
NEWS
勞雇新知
29 / 2024-08
失聯移工達8.7萬多人 較去年同月增5%

今年增1224人 漁工、外展農務失聯率高      

【外勞社記者劉達寬八月廿八日臺北報導】
內政部移民署公布近期公布最新移工失聯數據,至今年7月為止,全臺79萬3,544名移工中,失聯總數為8萬7,576人,男性約5萬人、女性約3.7萬人,較上月僅微幅增加231人,但較去年同月增幅為5%。今年逾期停居留、非法媒介容留等法規加嚴,1到7月移工人數增加5萬1,150人,同時間移工失聯總數增加1,224人,今年上半年的失聯人數增幅約只有去年的一半左右。

上半年失聯人數增幅約去年一半
以國籍觀之,各國比例無重大變動,仍以越南最多共5萬5,483人,印尼失聯移工人數為2萬7,604人次之,菲律賓2,707人失聯、泰國1,781人失聯。除泰國籍失聯人數較上月微幅減少,其餘各國仍有增加。以職業別區分,製造業失聯仍為最大宗有5萬人左右,其次為看護工約3萬人左右,漁工失聯2,964人(印尼籍佔7成1)約略高於營造工失聯2,654人(越南籍最多佔80.1%)。以各業別移工總人數對照,農業類移工雖然人數少,但失聯比率相對高,如漁工失聯比例為各職業最高約2成3,外展農務工也有14.56%失聯率,從事看護工和製造業的移工人數高,因此雖然失聯人數不少,但以比率來說居中間位置,分別為12%左右和1成。

營造移工失聯比率最低8.3%
另外,營造業移工從數據上來看失聯比率最低約8.3%,其他類農業移工失聯比率則為9.54%。以國籍交叉比對來看,製造、營造、農業和外展農務等產業失聯人數最高的,都是越南籍移工,而看護工和漁工這兩類產業,則是印尼籍移工失聯比率最高。

環境部加嚴廢水管制  屠宰、製革業等都納入

【外勞社記者劉達寬八月廿八日臺北報導】
環境部27日預告修正「放流水標準」草案,在事業廢水氨氮部分增列製革業、印刷電路板製造業、屠宰業等5類事業納入管制;並針對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光電材料及元件製造業等增訂總磷管制;也加嚴金屬相關產業廢水銅管制限值,估計影響3,711家事業單位。水質保護司王嶽斌說明,自2011年起放流水標準已增訂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等13類對象的事業廢水進行氨氮管制,本次修正再增加製革業(濕藍皮製成成品皮者)、印刷電路板製造業、屠宰業、肉品市場以及醫院等納入管制,排放廢水含氨氮量須符合環境部標準。另外目前磷物質管制主要針對水庫等停滯水域,參酌國外管制情況,並且考量到磷為營養源、也是有限的礦物質,可設法利用循環,因此針對排放濃度高、有循環使用可能的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光電材料及元件製造業、科學工業園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等對象,增訂總磷(有機+無機)管制。另外針對目前放流水標準的銅管制,除原先較具規模與技術性的金屬相關產業、工業區、石油化學專業區標準加嚴,也將較小規模的金屬相關業者納入管制,但管制限額較低。王嶽斌說明,可能涉及的事業單位約3,711家,但部分廠商都已有源頭管制或技術已符合標準,或地方縣市已有更嚴格規定,故本次修正衝擊不大,預計於2027年施行,2029年則會有第二階段標準加嚴,廠商需要注意優化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