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雇新知
NEWS
勞雇新知
09 / 2024-09
美公布強迫勞動製品清單 臺再遭點名

遠洋漁獲三度上榜 漁業署:已有改善

【外勞社記者楊孝慈九月六日臺北報導】
美國勞動部發布最新「童工及強迫勞動製品清單」,再度將臺灣遠洋漁船所捕撈的漁獲列入其中。民間團體呼籲,政府應推動修法,並與各移工來源國討論,訂出公平聘僱的時程表。國際上對水產品溯源日益重視,產業也要積極改革,降低道德與法律風險,消弭市場端對強迫勞動產品的疑慮。農業部漁業署回應,「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推動以來,已大幅提升外籍船員權益,除提高最低工資及保險額度、要求直接足額給付工資等多項措施外,也增聘檢查人力。以今年上半年檢查結果為例,外籍船員工資依規定足額給付比例達98%。

產業需改革 建議由雇主方付費
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對政府提出三點呼籲,包括訂定改革時間表,落實「公平聘僱」、與各移工來源國約定,禁止向移工收取任何費用,以及協助個別雇主與漁會、同業公會向下游的品牌商與零售業者談判,要求共同分攤聘僱移工的費用。環境正義基金會則提到,近期臺灣政府提出報告,強調遠洋漁船上強迫勞動狀況的大幅改善,然而該會在調查中仍持續發現剋扣薪資、保證金及證件扣留,以及部分船隻上生活條件惡劣的問題。呼籲臺灣政府儘速將ILO C188國內法化,並確保各項措施真正落實。

移除清單 需多方驗證評估
外籍漁工人權保障聯盟強調,臺灣遠洋漁獲2020年起三度上榜。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的談判正進行到勞動專章,歐盟也在今年通過《企業永續盡職調查指令》與《歐盟市場內禁止強迫勞動製造產品》,要求企業對供應鏈中的人權及環境善盡調查義務,顯示外國市場對消除強迫勞動商品的決心,臺灣遠洋漁業若再不積極改革,恐遭市場淘汰。漁業署解釋,今年2月曾邀美國勞工部官員來臺瞭解實地狀況,說明漁業人權提升情形,美方表示自清單移除須依不同來源資訊獨立客觀驗證、評估。呼籲產業積極提升外籍船員勞動條件,善盡企業社會責任,讓產業永續發展。


臺印度工作會議近期進行 開放有眉目
將邀官方代表來臺 雙方洽談移工事宜


【外勞社記者楊孝慈九月六日臺北報導】
勞動部長何佩珊透露,首次臺印度工作會議很快就會開始進行,將邀請印度官方代表來臺訪問,雙邊開始對接,進而討論、磋商引進印度移工各項措施。何佩珊9月6日接受專訪,針對開放印度移工、提高中高齡勞動參與率以及缺工等議題做回應。何佩珊表示,擴大中高齡勞參率是施政重點。勞動部已祭出「55 plus壯世代就業促進措施」,符合條件者,勞工最高可領6萬元「壯世代就業獎勵」,雇主提供壯世代員工職場支持輔導友善措施,每人每月補助3千元,每年最高30萬元。

改善缺工 旅宿餐飲業擴大進用中高齡
部分旅宿餐飲業為因應缺工問題,也向銀髮族招手。何佩珊說,臺南有旅館所聘僱的中高齡員工,已達員工人數的四分之一,甚至不乏許多70歲以上者,顯示餐飲旅宿業持續積極擴大進用,相關措施的效益正持續發酵。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已在臺南設立銀髮人才資源中心,目前各分署都有據點,勞動部8月也放寬「繼續僱用高齡者補助計畫」的高齡者留用比率,由單一比率調整為三級制,除原先的30%外,增列25%以及20%,鬆綁適用條件。

服務業涵蓋廣泛就業群體 開放需謹慎
對於外界關注缺工議題,何佩珊坦言,服務業包含很多年輕、婦女、中高齡就業族群,加上普遍低薪,任何開放都要特別謹慎,但服務業缺工也是事實,因此先從熟悉語言、環境且文化敏感度較高的僑外生做開放。但她也坦言,僑外生也會挑工作,能否讓人留下來,企業同樣需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