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雇新知
26 / 2024-09
50家全球知名品牌 籲台灣重視移工
勞陣支持 政府應強化移工權益保障機制
【外勞社記者黃秀娟九月廿五日臺北報導】
50家全球知名服飾品牌,包括NIKE、adidas等11日共同聯署發表公開信給台灣經濟部長郭智輝,呼籲台灣政府確保聘用移工的責任聘僱機制(Responsible Recruitment)。對此,台灣勞工陣線協會表示支持,並呼籲台灣作為全球供應鏈的一部分,政府立即採取行動,改善移工的工作環境與權益保障。美國服裝及鞋履協會(American Apparel & Footwear Association, AAFA)9月11日於網站刊出公開信,50個全球品牌發表公開聲明給郭智輝關切台灣移工權益。
移工仲介費成沉重的債務壓力
聲明指出,部分在台灣工作的移工為了取得工作機會,在母國就必須支付高額的仲介費用,並且在抵達台灣後還需要持續支付相關費用,這些沉重的債務壓力,進而導致他們無法在惡劣的勞動環境中發聲。聲明進一步指出,部分移工面臨惡劣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包括行動自由受限、身份文件被扣押、超時加班,以及因提出申訴、抱怨工作條件差、參與工會活動或集體談判、懷孕或試圖轉換雇主而收到遣返的威脅。勞陣強調,這些情況已涉及國際勞工組織(ILO)所指標的強迫勞動問題。台灣如果不解決上述問題,將面臨強迫勞動的指控與國際制裁風險。勞陣認同聲明中提出具體建議,包括禁止仲介機構向移工收取費用、保護移工的結社自由,確保其加入工會的權利、簡化自由轉化雇主流程,以保障其基本權益、強化政府對違法仲介及聘僱單位的處罰機制等,呼籲台灣政府應立即採取行動。勞陣指出,台灣作為全球供應鏈的重要一環,正面臨勞動力不足的挑戰,然而產業界卻持續以壓低勞動條件的方式應對,並要求政府擴大引進移工。這種做法不僅阻礙產業升級,還加劇低薪問題,更使台灣在國際間頻繁曝露出勞動人權問題,損害台灣形象。
政府建溝通平台 強化企業人權意識
勞陣建議,政府應建立有效社會溝通平台,指定經濟部為權責機關,明確化提升企業人權的後續立法期程、強化企業人權風險意識,確保企業自主提出人權政策、規劃有效救濟制度,設立國家聯絡據點等。勞陣認為,經濟部作為「企業與人權國家行動計畫」的幕僚機關,應對企業盡職調查及供應鏈人權法案採取更積極的態度與行動。同時,勞動部作為移工聘僱制度的主管機關,應主動推動建立「公平僱用」的相關立法與制度。勞陣期望政府立即啟動勞資三方對話,推動制度改革,為移工建立更公平、合乎人權的勞動環境,進一步提升台灣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彰顯台灣作為人權國家的承諾,確保勞工的基本權益與勞動尊嚴。
鼓勵企業新建托兒設施 勞動部補助經費500萬元
【外勞社記者黃秀娟九月廿五日臺北報導】
解決少子化危機,增加勞工生育意願,勞動部修正規定,原本補助雇主新建托兒設施補助金額為新台幣300萬元,考量物價上漲等因素,提高補助至500萬元,盼增加雇主新建托兒設施意願。勞動部113年9月24日公告修正「勞動部補助哺集乳室與托兒設施措施作業須知」第三點、第五點,並自即日生效。為協助受僱者托育子女,《性別工作平等法》第23條規定,僱用受僱者100人以上之雇主應提供哺(集)乳室、托兒設施或適當之托兒措施。雖然法規有要求聘僱100人以上企業應提供托兒設施,但建置托兒設施費用太高,大多雇主都是以提供適當之托兒措施來因應。針對新興建托兒設施(包括托嬰中心、幼兒園、職場互助教保服務中心、社區公共托育家園、兒童課後照顧服務中心)者,勞動部以往最高經費補助300萬元,為提高雇主新建托兒設施意願,修正要點,即日起,補助經費最高提至5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