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雇新知
02 / 2024-10
僑外生個人工作許可 草案年底前陸續出爐
移民署研擬永久居留 多元任組合認定方案
【外勞社記者劉達寬十月一日臺北報導】
吸引僑外人才為新政府重點推動方向,長期關注僑外生留臺就業狀況的立委羅美玲近期邀集7個行政部會,產業代表及僑生團體,召開「僑外生攬才留台政策座談會」,反映僑外生實務上遭遇到的難題,研商政策引導與法規鬆綁,強化留用優秀僑外生人才。除國發會與勞動部預告個人工作許可制修法規劃,移民署也預告正研擬修法,將提出更多元的永久居留認定方式。羅美玲指出,近十年僑外生畢業人數,由不足6千提升至1萬3千人,但留臺就業率不足五成;近年各產業面臨嚴峻人力缺口,在臺求學多年的畢業僑外生是適合的攬才對象,中央也訂下擴大留用20萬僑外生的政策目標,相關法規亟待修正鬆綁。
尋職居留期 擬給予個人工作許可
國發會人力發展處長謝佳宜說明,將從擴大招生、放寬留臺規定、強化就業媒合三方面,推動「國家人才競爭力躍升方案」。也正著手修改《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雇用法》,研議放寬雇主資本額、營業額限制。修法也將針對僑外生畢業後2年延長居留期間,給予不限型態門檻的個人工作許可(等同尚未尋得正職可打工),若2年屆滿,則須依規由雇主申請工作許可。勞動力發展署副署長黃齡玉則說明,勞動部也配合國發會,同步研擬修正《就業服務法》,建立完整的畢業僑外生「個人工作許可制度」,預計年底前提出草案。此外,目前也正研議開放僑外生從事醫院照護輔佐、倉儲理貨、貨車駕駛、隨車助理與SMS安全管理等中階技術工作。
財力認定可不受限 確保長期發展
移民署移民事務組副組長曹顧齡表示,配合國發會攬才專法修正,正預擬永久居留門檻的多元組合認定方案,包含薪資條件、學歷採認、證照證明以及語言能力等,僑外生可依自然條件搭配,保持彈性。曹顧齡舉例,如副學士+薪資2.9萬(超過基本薪資)+丙級技術士證照+華語文能力測驗;或是研究所+月薪4.3萬(基本薪資1.5倍)+丙級證照等不同搭配。針對部分僑外同學提出目前證照認定過於限縮,移民署說各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發的證書,比如受移民署訓練取得移民專業人員證書,也能作為證照條件,同時也會蒐集各界意見再研擬更完善方案。
環境部公布SRF體檢結果 年底提管理辦法
【外勞社記者劉達寬十月一日臺北報導】
臺灣暫置廢棄物量逐年攀升,將特定廢棄物處理製成固體再生燃料(SRF)成為解方之一,近年迅速發展,但民間持續有質疑聲浪,環境部近期針對全臺SRF廠商總體檢,除公布輔導結果,也預告年底前提出管理辦法。根據環境部統計,截至去年底全臺一般廢棄物暫存量達84萬噸,除源頭減量、加強循環利用,也增建焚化廠加強去化;環境部也從2019年開始推動SRF,透過將廢棄物分類、處理,留下非有害、適合燃燒的廢棄物,提供使用廠作為燃料使用、發電。針對外界擔憂SRF成分複雜、製造和空汙排放標準不夠嚴格等問題,環境部近期針對全臺66家廠商進行總體檢,輔導結果公布,約2成廠商將退場。製造廠有52-70%符合、30-48%待加強;使用廠有9成以上符合,僅6%待加強。環境部長彭啟明指出,為促進物質循環和減少使用煤,國際都設法妥善運用SRF,尤其目前國內每年有180萬噸事業廢棄物直接進入各縣市焚化爐處理,未妥善資源循環,也排擠家戶垃圾處理量能,造成各地垃圾山問題。他強調SRF製造,除了排除有害物質,還要能純化雜質、均質化,才能達到「以廢轉能」。環境部將依體檢報告,年底前提出管理辦法,提升法令位階,規劃方向包含新增網路申報項目、建立第三方驗證制度、CCTV設置查看等。對於使用廠空氣污染排放的重金屬、戴奧辛,將統一採最嚴格的大型焚化爐標準,並加測戴奧辛前驅物(CO、HCl)及檢測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