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雇新知
NEWS
勞雇新知
08 / 2024-10
碳費建議費率拍板 各界反應不一

工總:費率偏高不利產業低碳轉型

【外勞社記者劉達寬十月七日臺北報導】
碳費費率審議會7日召開第6次會議,建議費率出爐,起徵價為一般費率每公噸300元,對此各界反應不一。環團認為一般費率過低,將削減減碳制度有效性;工業團體則認為,費率仍偏高,將影響產業資金運用,不利於產業低碳轉型。碳費費率審議會第6次會議拍板建議費率,一般費率為每公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溫室氣體換算總量)300元,優惠費率A為50元、優惠費率B 100元。

環團優繳費了事、成本轉嫁
對此綠色和平發表聲明指出,每公噸300元起徵價無法達到減碳效果,一般費率過低將削減碳費制度有效性,企業可能將碳費視為可負擔的營運成本繳錢了事,或變相轉嫁消費者,而非積極投入減碳措施。另一方面,優惠費率B過低削減企業減碳動機、減碳要求較高的優惠費率A形同虛設,將使碳費制度減碳效果不彰。綠色和平呼籲環境部應盡快研擬碳費調整藍圖,讓企業正視碳排成本必定增加的事實,也呼籲經濟部提出新政策擴大淨零投資、以投資抵減等方式鼓勵企業積極投入再生能源發展。工業團體則有不同看法,工總分析,各產業對碳費負擔能力差異大,再考量景氣循環和產業執行減量措施都需要成本投入,應該讓企業將資金保留作為低碳轉型投資,此次建議費率仍偏高,不利產業低碳轉型。此外,工總也指出碳費制度設計不僅影響產業,也必須通盤考量對經濟、社會衝擊,碳費費率偏高,加上基本工資、電費等成本同步調升,對產業形成沉重負擔,政府最後決策前,應針對個別產業承受能力、物價上漲影響再做全盤評估。

工總呼籲臺版CBAM盡早上路
目前碳費規劃尚未與臺版CBAM同步,沒辦法對國外進口高碳排的產品課稅,無異於鼓勵進口國外高碳排產品,工總也呼籲政府應儘早實施臺版CBAM。工總所稱CBAM為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簡稱,為針對出口到歐盟的高碳排產業(鋼鐵及鋼鐵中下游產品(螺絲、螺栓等)、水泥、肥料)實施管制,需支付憑證費用。針對臺版CBAM規劃,環境部次長施文真7日於記者會中說明,將會參考歐盟作法針對高碳洩漏行業先從產品碳含量申報開始,目前已啟動跨部會研商,未來上路也會對照國內相關產業負擔碳費情況,對進口產品進行同等管制。


工總召開淨零大會 呼籲政府考慮能源配比

【外勞社記者劉達寬十月七日臺北報導】
全國工業總會7日召開「超前淨零2050-產業攜手邁向淨零大會」,宣布加入碳中和聯盟成員已突破百家,特別舉辦響應儀式承諾攜手實現淨零目標,並邀請專家學者闡釋產業轉型挑戰與因應,並分享企業減碳實務成果。工總出席代表也呼籲,政府重新考慮能源配比。經濟部產業發展署主秘林德生表示,因應氣候變遷,淨零碳排已成趨勢,而產業減碳最常面臨缺乏人才、知識和經費問題,因此政府透過人才培訓、專家團輔導、補助來刺激動力等方式協助企業轉型,也靠公協會合作擴大輔導量能。工總理事林才翔表示,工總共有159個產業公會,長期以來攜手石化、水泥和鋼鐵等10大產業和政府機關共同執行減碳計畫,至今投入約827億元,執行1.9萬個減碳計畫,減碳效益達2000萬噸,占全台總碳排約7%。希望能透過大企業帶領中小企業,低碳轉型降低產業衝擊。針對近期電價調漲,他在受訪時也表示,電價調漲最終仍會反映到市場面。相比於綠能、燃能,核電成本最低廉、乾淨,呼籲政府重新考慮能源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