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雇新知
NEWS
勞雇新知
18 / 2024-10
國發會最新報告 明年進入超高齡社會

總人口持續下探 2070年僅剩1,497萬人

【外勞社記者楊孝慈十月十七日臺北報導】
國發會10月17日發布最新2024-2070年人口推估結果,未來總人口將持續下降,未來將減少至1,497萬人。進入「超高齡社會」,以及「人口紅利」結束時點則與前次推估結果相同,分別為2025年、2028年。國發會表示,人口結構變遷已逐漸擴大對社會各方各面的影響,後續將偕同各相關部會針對少子化、勞動市場、經濟產業、財政收支及社會環境等面向人口課題,研議強化性因應對策。

東南亞多國 人口紅利將消失
國發會人口推估報告每2年發布一次。最新報告指出,2024年全球約有1/4個國家或地區進入人口負成長,包含台灣、日韓、中國及泰國等亞鄰國家。未來台灣總人口將由2024年的2,340萬人,減少至2070年的1,497萬人,減少844萬人,其中,0-14歲幼年人口減少171萬人,15-64歲青壯年人口減少920萬人,65歲以上老年人口則增加248萬人。目前全球已有40個國家和地區邁入超高齡社會,包括日本、德國、法國等,台灣預計於2025年加入此行列,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過20%。報告也提到,2024年約有三成的國家和地區有人口紅利,包含台灣、中國、韓國、新加坡、泰國、越南、印尼等,而我國15-64歲工作年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將於2028年低於2/3,屆時人口紅利消失。泰國、越南、印尼也分別將在2033年、2040年以及2045年面臨相同問題。

擴大多元勞動參與 解人力不足
國人壽命延長,加上少子化影響,65歲以上人口佔比預估由2024年的19.2%,提高至2070年的46.5%,年齡中位數則會由45.1歲提高至62.4歲。與此同時,原每3.6名青壯年人口扶養1名老年人口,將減少為每1名青壯年人口即需扶養1名老人。國發會指出,將參考國際現況及案例擬定因應策略。少子化方面,研議擴大人工生殖補助對象、延長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等;在勞動市場方面,持續擴大中高齡及婦女勞動參與、吸引全球優秀人才、厚植產業人才培育。在經濟產業方面,應積極應用AI技術強化產業升級轉型,並降低產業人力需求等。社會環境方面,持續擴充醫療及照顧服務能量,導入智慧科技,創造健康及照護新模式等作法,以因應超高齡社會。


農會人力有限 立委籲公部門介入管理
陳駿季:專案輔導機制 可協調解決困難

【外勞社記者楊孝慈十月十七日臺北報導】
為改善農業季節性缺工問題,目前的外展農務服務模式下,可由農、漁會及相關團體擔任外展機構申請聘僱移工,指派至有人力需求的場域提供服務。有立委表示,地方農會反映人力不足,管理能力有限,建議可由公部門或由外部法人機構協助。立法院經濟委員會10月17日邀請農業部長陳駿季進行報告,針對農會反映移工管理困境,陳駿季說明,農會若有參與外展的意願,農業部會有專案講習輔導的機制,有困難會積極協調;但公部門僅能受理申請,無法直接參與移工管理,後續會再尋求是否有其他的可能性。

外展農務機構須承擔生活管理、定期訪視
外展農務作業要點明定,外展機構須承擔移工生活管理,並繳交就業安定費,每三個月至少訪視服務對象一次,了解農務需求變動情形及移工工作狀況,安排移工在職及職安訓練,並按月登錄服務記錄及派案日程表等資訊。立委陳冠廷表示,現階段農業移工主要從事農糧工作,建議可由農糧署轄下4個分署統一管理,或由法人機構協助。另外,茶園申請聘僱移工條件需達2公頃以上,若小於此面積或中間混有果樹就不符資格,包括雜糧、果樹的申聘移工條件,都有再調整空間。

茶葉採收須達2公頃以上 資格持續檢討
陳駿季回應,移工一定要納入管理,以農會和農民接觸的經驗會是相對較好的選擇,若外展機構有困難,農業部會協助,但公部門僅能受理案件申請,不能直接參與管理。至於申請條件是否再鬆綁,陳駿季則說,需要考慮茶葉是採粗放或密集工作的型態,兩者有所區別,但有列入專案討論中,也會持續滾動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