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雇新知
29 / 2024-11
掌握淨零趨勢 循環署研討會展示創新
循環創新補助開放申請中 最高5百萬
【外勞社記者劉達寬十一月廿八日臺北報導】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27日舉辦「113年資源循環科技發展及創新研討會」,展示資源循環領域的重要研發成果,明年度補助資源循環創新與研究發展計畫已開放申請,最高可補助500萬元。
補助申請12月10日截止收件
循環署說明,鼓勵民間投入開發創新、可擴散的技術,才能有效促金資源循環發展。從前端商品設計使用,到後端回收再利用與處理等階段,都已納入創新補助的範圍,如本次發表計畫包含廢紙容器升級循環利用、電池黑粉回收技術、半導體製程有機污泥資源化利用等各項資源循環應用,面向多元。除補助創新,循環署從去年開始推動循環領域科技發展,包括建置資訊管理平臺,整合物質流向與量能,並推動應用自動化、智慧化升級,優化回收製程、開發新興循環利用技術。明年補助資源循環創新及研究發展計畫已開放申請,收件截止期限至113年12月10日下午5時止,最高可補助新臺幣500萬元,歡迎相關產業、學界、團體踴躍投件。
循環署推資訊整合、新技術應用
為推動2050淨零轉型,行政院核定去年3月核定由國發會、環境部、經濟部、國科會、內政部、交通部、農業部及金管會跨部會共同推動「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其中第8項的「資源循環零廢棄」,包含推動從採取綠色設計、源頭減量,廢棄物轉置再生材料、能源及肥料,也計畫連結上、中、下游產業暢通循環網絡。循環產業涉及範圍廣泛,從農食產業、紡織、營建,到運輸、電子、塑膠、生質能等,都有發展循環再利用的商機;此外,除了前端的商品和服務設計,產品產出後的廢棄物清運、分類、回收、再製,也是循環產業的重要環節,然而礙於工作特性,近來也面臨缺工困難。
循環產業範圍廣 清除端喊缺工
日前商總的缺工座談中,廢棄物清除處理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林崇仁就表示,廢棄物清除業人力缺口仍有1、2萬人,若持續缺工,可能造成環境問題,希望開放移工。針對公民營廢棄物清除機構的缺工需求,循環署表示已與公會聯繫討論,決議由公會蒐集及調查清除機構勞動力現況及需求,納入後續評估。循環署副署長林健三也解釋,因清除機構多為小型業者,且需要設置專業技術人員,人力需求主要是駕駛,屬於技術工的範圍,需要再討論。
調查現況 技術要求也需考量
按現行規定,具工廠登記的應回收廢棄物處理業跟公民營廢棄物處理機構,屬於特定製程3K產業可申請移工,也預計將開放應回收廢棄物回收業、處理業無工廠登記的業者,可以申請移工。循環署表示,預計於明年第一季與勞動部同步完成法規修訂及配套措施,將訂定聘僱移工資格認定要點,供有需求者提出申請。
交通部招商 釋出2,871億元商機創新高
【外勞社記者劉達寬十一月廿八日臺北報導】
交通部27日舉辦招商大會,彙集交通場站樞紐之複合式興建營運轉移、整合地方發展、活化區域商業機能等交通領域多元投資商案,今年釋出商機規模2,871億元,相關案源資訊已建置於交通部招商專區。本次大會整合交通部所屬各單位可供投資之商機,並擴大彙集現階段大型案源,包括臺鐵、高鐵、港區周邊土地開發、航空站區、觀光遊憩設施興建營運及交通建設計畫等多元領域,期許各界大力投資,特別呼籲保險業挹注豐沛資金,打造更良好的交通服務環境。完整招商資訊已建置於「交通部招商專區」,商案公告、進度、聯絡窗口等資訊可於專區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