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雇新知
20 / 2024-12
長照支出超過7成在輕中度失能者
重度仍靠移工 監委請衛福部檢討
【外勞社記者劉達寬十二月十九日臺北報導】
監委調查指出,衛福部表示2023年長照服務涵蓋率已達8成、近3年滿意度達9成以上,但長照給支付集中於輕中度失能者,而重度失能者使用占比更從3成下降至2成,監察院已函請衛福部檢討改進相關統計調查,以掌握實際狀況。監院社會福利及環境衛生委員會12月18日審查通過監委王幼玲提出的調查報告,報告指出我國從2017年起推動長照2.0,投入大量經費,到2022年已超過6百億元。服務目標群體包括:65歲以上失能老人、全年齡失能身心障礙者、55-64歲失能原住民、50歲以上失智未失能者、衰弱老人。
衛福部改統計方式 推估需求人數減
但衛福部在2022年以近年64歲以下身心障礙者及衰弱老人的人數下降,改採低推估數據作為布建長照資源的根據,相關需求人數減到每年8萬多人,減幅4成;整體長照需求人數以112年為例,從最初政策核定的91.3萬餘人,減少為86萬餘人。王幼玲進一步指出,雖然長照服務使用人數逐年成長,但經過衛福部調整需求推估人數、修正服務涵蓋率計算方式、把失智照護和預防/延緩失能服務的人數也納入之後,服務涵蓋率從2021年的56.6%,明顯提高至2022年近7成、去年8成,但依據監察院諮詢,重度失能者家庭似乎沒有明顯感受。依照衛福部說明,調整計算方式是為了精準反映實際推動情形,但監委進一步分析發現,各目標群長照服務涵蓋率有明顯落差,高者近8成,低者只達2成左右,且2023年超過7成的長照給支付服務使用者為輕中度失能者,重度失能者仍多仰賴家庭及移工,每年使用服務占比逐年下降至2成左右。衛福部也坦言確實集中於中輕度,以居家服務為主。
重度失能者使用占比僅2成多
王幼玲再指出,衛福部從2020年到2022年辦理長照2.0滿意度調查,整體滿意度均高達9成以上,但欠缺短期使用者、結案者和符合資格卻未申請者等對象,也未曾針對不同服務目標群體抽樣調查,問卷過於簡易片面,又是以回溯電訪,會使得調查結果難以有效掌握實際狀況。此外,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長者失智症人口數逐年攀升,目前部分縣市診斷比率偏低、資源布建不足,目前也仍缺乏以家庭照顧者為中心的調查統計,長照即將邁入3.0,監委呼籲衛福部著手研擬政策時也確實檢討相關統計調查,以確保提供符合需求的服務。
民團辦移工特展 籲保障權益、加強外派模式
【外勞社記者劉達寬十二月十九日臺北報導】
在臺移工總數已超過80萬名,女性移工近半數,為讓社會更了解移工懷孕議題,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與德國在台協會12月19日起舉辦「Women no cry:移工媽媽生命故事展」。群眾協會主任田奇峰指出,僅2年左右轉為中階技術移工者已超過3萬,人數未來可能繼續增長,若要讓移工長期留在臺灣,也需要正視其情感、家庭、生活需求。德國在台協會副處長何峰致詞時表示,協會也是臺灣社會一份子,希望能有所貢獻,移工媽媽對臺灣經濟、很多家庭是重要支柱,其面臨的制度性等問題值得關注與協助。勞發署跨國勞動力管理組專委黃偉誠說明,目前在彰化、桃園設置外籍婦幼諮詢服務中心,提供法律和生育諮詢、臨時安置等協助。勞動部也陸續發布函釋,禁止單方面解約、解約驗證機制、生產後緊急安置等;預計年底頒布移工婦幼權益保障指引,整合並提供不同階段的資源管道資訊。田奇峰也補充,家庭不同於一般雇主,也存在結構性問題,因此除了向政府提供建議,也支持照護機構聘僱外派的試辦計畫,確保勞動權益的同時,讓民眾嘗試不同的照顧模式;而針對重症家庭的需求,則需要公共化,由政府資源介入給予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