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雇新知
NEWS
勞雇新知
02 / 2025-01
AI需求推升 8月職缺數近3年新高

營建業引進移工職缺較去年減近5千

【外勞社記者劉達寬十二月卅一日臺北報導】
主計總處12月30日公布8月底工業及服務業職缺數24.8萬個,較上期(5月底)增加6.2千個職缺,較上年同期增3.7千個職缺,職缺率2.84%,與職缺數同為近3年最高。主計總處表示隨新興科技應用持續推展,帶動國內相關供應鏈人力需求增加。就行業別職缺數觀察,受惠於新興科技應用擴展,高階製程需求推升,8月底製造業職缺數較上期增加2.8千個,較上年同期更增加1.2萬個。另一方面,營建工程業職缺數為1.5萬個,因移工持續引進,較上期減少1.1千個,較上年同期更減少4.8千個。

內需產業職缺數較前期升 較去年減
另外餐飲業職缺1.5萬個,因秋節聚餐效應及展店拓點推升人力需求,較上期增加1.5千個,但因年間人力陸續補實,較上年同期則減少了3.9千個職缺數。幾類內需產業都呈現類似變化,如批發及零售業職缺數近4萬個,較上期增加2千多個職缺數,但比去年同期減少;住宿及餐飲業整體職缺數於2萬個,比上期也增加1.6千個職缺,但比去年同期減少約2.7千個職缺數。主計總處指出,各行業職缺數多與行業人數規模成正比,以製造業最多,期變動受景氣波動影響較大,今年因受AI等新興科技應用帶動,電子零組件、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職缺數皆有較大幅度回升,金屬製品、機械設備業也微幅提高。主計總處也針對就職類別進行分析,近10年同期統計,技藝有關工作人員、機械設備操作及組裝人員受景氣波動影響大,2017、2021年職缺數分別為6.8萬個及6.7萬個;而技術能力要求更高一些的技術員及助理專業人員職缺在2017、、2020、2022年則高於前者;此外專業人員雇用需求持續增長,從2015年以來增加1.4萬個。

電子零組件等製造業職缺增幅較大
此次調查的職缺平均持續時間為3.7個月,較上年同期減少0.2個月,各職類中以基礎的技藝有關工作人員、機械設備操作及組裝人員職缺持續4.3個月最長,其次則是更基礎的基層技術攻及勞力工職缺,平均持續4.2個月。近6成開缺是因職員自願退休或離職,因非季節性因素致業務量增加占18.3%,季節性增加占5.8%。

立院三讀《國土計畫法》再展延
【外勞社記者劉達寬十二月卅一日臺北報導】
考量民眾對國土計畫施行仍有疑慮,朝野立委皆提案修法延期上路,12月31日立院三讀通過再延長6年。三讀條文修正《國土計畫法》第45條,將國土功能分區圖作業期程由原先的4年改為10年,亦即從原預定的明年4月底展延至2031年。至於更具爭議的農業權補償條文,最後則撤回未處理。

交部擬下修自由貿易港區出入許可效期為3年
【外勞社記者劉達寬十二月卅一日臺北報導】
交通部12月30日預告修正「自由貿易港區入出及居住管理辦法」草案,配合商港規定與實務狀況,擬將入出許可證或通行證效期從5年調整為3年,並針對遺失、補發、註銷等規定細節修正。航政司官員說明,因應空港等需求將車牌辨識等規範納入修正草案,另外考量到海港與商港重疊,而目前商港入出許可或通行證效期修正,以及出入人員實務狀況(申請後使用率低、職員離職),因此同步將自由貿易港區入出許可或通行證效期下修為3年,未來也會定期確認實際使用狀況。官員也說明,因自由貿易港區主要作為加工出口,港區內較多為存放、拆分、簡單包裝、轉口等簡單加工,較複雜製造加工則為個別申請委託區外處理;依據自由貿易港區設置管理條例,港區內的事業僱用移工人數上限為員工總數4成。此次修正草案也針對遺失證件者增訂通報義務、遺失3次以上暫不予許可補發(1-3個月),也針對重大違規樣態(冒用、偽造、變造、其他違法影響管理運作或安全維護等),增訂廢止並註銷入出許可,並且1-6個月內不予許可其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