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雇新知
NEWS
勞雇新知
06 / 2025-01
就安基金精進規劃報告 回應外界疑慮

提6大策進作為 健全基金運作機制

【外勞社記者黃秀娟一月三日臺北報導】
為回應外界對於就業安定基金運用及管理的疑慮,勞動部長洪申翰3日正式將就業安定基金管理運用之精進規劃報告函送立法院。該報告從用途、管理及資訊公開三大面向出發,提出六項具體策進作為,健全基金運作機制並消弭外界疑慮。洪申翰表示,就業安定基金作為促進國民就業、提升勞工福祉及處理外國人聘僱管理事務的重要資源,每年協助待業勞工、婦女、中高齡及身心障礙者等群體,提供就業服務及職業訓練,對穩定勞動市場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歷經金融風暴、COVID-19疫情等重大事件,基金的靈活應用顯示其必要性與重要性。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代理署長陳世昌說明六大策進作為如下:
1.爭取合理編列公務預算:勞動部將向行政院爭取足額公務預算,減少對基金的過度依賴,並從115年起將部分與基金用途無關的開支納入公務預算。
2.律定用途範圍與支用原則:修正基金管理辦法,明確規範三大法定用途,訂定預算支用原則,確保基金用於與設置目的相關的項目,提升使用透明度與效能。
3.規範廣宣經費使用: 各業務計畫應確實依業務性質及宣導對象,評估達成效益,核實編列廣宣預算,另明定不得採購年節禮品,並訂定宣導品採購及贈發之管理規範。
4.強化審議機制:建立審議要點,提供基金支用明細供委員檢視,提升審議效能與透明度。
5.強化內部管控並運用外部稽核:擴大內部控管範圍,由5,000萬元下修至2,000萬元以上計畫,並結合外部稽核團隊,每季出具稽核報告,確保支用符合規範。
6.增加公開資訊:新增公開採購案決標資料、補助成果報告及基金管理會會議資料,進一步強化社會監督機制。陳世昌強調,六大策進作為自即日起逐步推動,並持續滾動檢討基金運作成效,確保政策效能與財務健全。
 

全國勞資爭議年約2.5萬件 以積欠加班費最多

【外勞社記者黃秀娟一月三日臺北報導】
近5年全國勞資爭議案件數維持在2萬5千至2萬7千件間,其中爭議類型最多案件為「積欠工資(包含加班費)」,為有效降低勞資爭議發生,勞動部提醒,企業應隨時內部檢視法遵履行情形,建立員工申訴機制,以營造穩定和諧勞資關係。

企業檢視內部法遵 建立員工申訴機制
勞動部勞動關係司長王厚偉表示,根據勞動部統計顯示,全國勞資爭議案件數近5年約維持在2萬5千至2萬7千件間,而爭議類型最多案件為「積欠工資(包含加班費)」居冠,其次為「未給付資遣費」、「積欠職業災害補償」與「契約爭議」。王厚偉說明,以112年為例,案件數計2萬5,731件,其中積欠工資計1萬815件占42%,其次為給付資遣費6,238件(24%)、職業災害補償1,814件(7%)及契約爭議1,808件(7%),此4大爭議類型達該年整體案件比例之8成,而113年截至9月份止,整體爭議件數比例亦相同。王厚偉指出,在積欠工資案件包含「積欠加班費」中,最常見的爭議樣態包含雇主給薪低於最低工資、雇主稱勞工沒申請加班就沒有加班費或是員工要離職,結果雇主以各種名目片面扣薪等,而在給付資遣費的案件中,則是常常是因為資遣跟解僱分不清楚而衍生勞資爭議等。

資遣跟解僱分不清楚 衍生勞資爭議
另在契約爭議上,王厚偉說,包含勞工對雇主片面終止勞動契約未符合勞動基準法法定事由而要求「恢復僱傭關係」之爭執,常見企業終止勞動契約未能遵守「最後手段原則」,或是忽略履行與勞工所約定之契約內容,因而造成與勞工間發生爭議。王厚偉建議,企業強化內部主管與人資人員對於勞動法令及法院實務判決之認知,並隨時檢討與調整企業內部相關規範或程序之合法性,將能有效減少及降低企業發生勞資爭議之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