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雇新知
23 / 2025-01
調查顯示國際生對「新型專班」有高度興趣
學者:短期內吸引國際生仍須依賴獎助學金
【外勞社記者劉達寬一月廿二日臺北報導】
臺灣國際文教創新交流協會1月22日公布《2025國際招生藍海趨勢報告》,報告指出國際學生對來臺就讀資通訊科技領域的興趣躍升至第2名,受訪的學生中更有超過8成有意願申請就讀「新型專班」、留臺工作。學者指出,臺灣就業市場對國際生仍有限制,學校和政府應發展新策略。臺灣國際文教創新交流協會持續舉行藍海線上教育展,向國際生宣傳臺灣高等教育和華語文學習,此次趨勢報告係針對去年線上觀展國際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計有99個國家、超過3,000位擬出國攻讀學位及學習華語的學生參加。
資訊通訊科技領域偏好 升上第2名
報告顯示,近2年興起的人工智慧浪潮,對國際學生的留學偏好產生顯著影響。對「資訊通訊科技」領域的偏好,從2023年的12.3%,去年調查的12%,此次一舉躍升至14.7%,排名超越「醫藥衛生及社福」與「工程營造與營建」,位居第二,僅次於「商管」的21.7%。而針對去年新上路的「新型專班」,由國發會提供國際生「產學獎助金」與企業提供國際生「生活/實習津貼」的就讀與接續就業模式,受訪國際學生中,23.8%有意願申請、60.3%非常有意願申請,總和超過84%,也有意願繼續留臺工作。有意出國攻讀學位或對學習華語感興趣的受訪學生,都表示最看重國外大學是否提供「獎助學金」,也有近5成的學生最希望獲取相關資訊、約15%學生希望了解海外就讀是否有實習或工讀機會;而對於畢業後規劃,有6成的國際學生希望海外留學對於就業能有幫助。
陳牧民:發展新策略改善工作環境
曾任駐印度公使的中興大學教授陳牧民表示,有2成以上的國際學生看重學校「是否有獎助學金」,高於「優良教學品質」,可見要吸引國際學生,短期內仍必須依賴獎助學金。針對國際生希望畢業留臺工作,他則建議政府和學校發展新策略,改善全中文工作環境、企業保守心態等限制。協會執行長洪志衛表示,本次調查顯示國際學生對「資訊通訊科技」領域的偏好急速上升,AI議題發酵應是關鍵,各大學及華語中心可依此設計多元化且具吸引力的課程,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放寬自辦都更融資優惠 國土署修正優惠貸款要點
【外勞社記者劉達寬一月廿二日臺北報導】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近日修正發布「都市更新事業優惠貸款要點」,放寬都市更新會或所有權人自行出資辦理都更事業的融資優惠、適用條件。國土署說明此次修正重點包括,貸款對象增加自辦都更之參與分配土地所有權人;另外協助災損地區重建,依都市更新條例第7條規定迅行劃定更新地區之都市更新事業,列為金融機構優先受理申貸案件。國土署也說明,針對貸款額度部分,放寬都市更新會、所有權人自行出資辦理都市更新事業,不受貸款額度為所需資金80%之限制。也放寬貸款期限的規定,在貸款期限6年內,得扣除因拆遷爭議、政府代拆或訴訟等不可抗力因素而延宕的期間。國土署表示,「都市更新事業優惠貸款要點」係為協助都市更新事業實施者、都市更新會會員籌措於計畫核定後之更新期間(施工階段)必要的事業資金。檢視修正條文,針對貸款用途部分,也將項目更細緻化詳列,增列都市計畫變更負擔、申請各項建築容積獎勵所支付費用、申請容積轉移所支付之費用等。國內老屋重建需求熱切,根據國土署統計,至去年11月底為止,危老重建計畫核准3,984件,而核定公布實施的都更案,至去年底共計1,199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