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雇新知
06 / 2025-02
廢棄物回收處理業開放移工 11日討論
業者:肯定政府開放 盼核配比25%以上
【外勞社記者劉達寬二月五日臺北報導】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擬於下週召開會議,針對無工廠資源化產業開放申請移工的雇主資格認定進行研商,據業者表示目前的資格認定草案,主要是要求需為依法向環保主管機關登記或取得許可的業者才能申請;業者對擴大開放表示肯定,但也期盼能提高核配額度,也希望未來持續協助輔導業者合規,並改善其缺工狀況。環境部針對無工廠登記的「應回收廢棄物」回收業、處理業,以及公民營廢棄物處理機構業者申請聘僱移工的雇主資格認定,將於2月11日召開研商會議,邀請勞動部代表、地方縣市政府及各公協會代表,討論資格認定作業要點草案。
資格重點為合法登記或取得許可
中華民國資源回收推廣協會秘書長邱碧雲表示,根據目前協會收到的草案內容,資源化業者若要申請聘僱移工,應回收廢棄物回收業、處理業需要依法完成登記,公民營廢棄物處理機構則必須取得取可。她也指出回收業、處理業者普遍面臨缺工,從業人員多以中高齡為主,雖有部分新住民願意投入,但由於工作環境特性和社會印象,本國青年投入意願低,非常肯定政府願意開放。協會即將卸任的理事長胡志明,也是業界資深專家,他表示目前合法的應回收廢棄物回收、處理業者,不乏具有一定規模與資本的廠商,如處理寶特瓶、牛奶瓶、紙類等業者,即使購買大量先進設備也仍需要人力,但確實請不到人。除感謝政府部會協助,也希望移工核配比率能在25%以上。
期許公私合作強化合規合法
胡志明也指出,相關產業還存在許多難題,包括不易進入工業區設置、取得適合的環保用地困難;此外也有部分業者處理新材質或具再利用價值廢棄物,但尚未納入政府公告應回收範圍。希望未來能繼續與主管機關合作,協助廠商合規合法,也改善其面臨的缺工問題。
移民署持續培力新住民與新二代 獎助金計畫21日開跑
【外勞社記者劉達寬二月五日臺北報導】
移民署北區事務大隊臺北市服務站於農曆年前舉辦新住民子女培力成果交流活動,服務站自2020年成立新住民子女「新光閃閃親善大使團」,自各公私立大專院校徵集越南、印尼、菲律賓及中國大陸等新住民二代子女,進行自我探索、儀態訓練、影片剪輯及簡報製作等課程培訓,已連續5年栽培新住民子女共計21名,培力成效良好。臺北市服務站主任蘇慧雯表示,移民署致力栽培新住民及其子女不遺餘力,113學年度新住民及其子女培力與獎助(勵)學金計畫將於今年2月21日至3月21日受理報名,獎項內容包括新住民子女特殊才能獎勵金、總統教育獎勵金、新住民及子女優秀及清寒獎學(助)金以及新住民證照獎勵金,核發新臺幣2,000元至5萬元不等的獎助(勵)學金,提醒只要符合新住民基本法第二條規定之對象,以及新住民子女均可受理報名。另外若持有近3年勞動部製發之甲、乙、丙或單一級別「中華民國技術士證」之新住民,也可報名,相關詳細規定及計畫內容可至新住民培力發展資訊網(http://ifi.immigration.gov.tw)查詢,或洽移民署移民事務組沈先生 (02)2388-9393分機2525。移民署官員表示,培力與獎助(勵)學金計畫的報名資格依新住民基本法第2條規定,也包含取得工作許可與相應居留身分的外國專技人員,也可提出申請,包括從事攬才專法專業工作、特定專業人才、從事就服法46條專技工作、中階移工等也都包含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