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雇新知
NEWS
勞雇新知
15 / 2025-02
環部爭取4年23億 推廣廢水處理綠色轉型

投資能資源化將能減水污費 預計3月發布

【外勞社記者劉達寬二月十三日臺北報導】
為降低廢水處理能源消耗、創造新綠能,環境部攜手產官學研啟動「廢水處理能源化」夥伴網絡,以造紙業典範案例,將透過法制驅動、技術引導、經濟鼓勵,逐步拓展至醱酵、食品、畜牧、石化等業別,預計至2032將推動150場廢水能源化案場,初估年檢碳量可達83萬公噸CO2e。

厭氧處理+沼氣發電具多重效益
環境部次長葉俊宏指出含有機物的廢水處理,如好氧處理需要耗費大量能源,為邁向2050淨零,減少耗能、甚至從廢水中回收能源,就非常重要。而採取厭氧處理技術除了耗能大幅減少,隨著技術成熟也沼氣發電效能優化,而不會有過去脫硫不足導致發電設備腐蝕等問題。造紙業已經有很好的成果,希望能繼續擴展到食品、醱酵、畜牧、公共污水處理廠等產生的生物汙泥,都能以這樣的方式處理。希望透過法規修正、技術引導、經濟誘因等方式,讓國內廢水處理耗能降低,達成淨零目標。水質保護司長王嶽斌進一步說明,環境部推動廢水處理轉型有能源化、廢水中磷/氮/金屬再利用資源化、智慧化和減害化4大面向,而能源化以驗氧處理生產利用沼氣是推動重點。

往食品、醱酵、畜牧業推廣轉型 
在法制驅動方面,目前已經針對放流水標準加嚴,也公告修正水措管理辦法,要求造紙、食品製造、醱酵或石化業,在許可文件新申請、變更或展延時,應評估優先採行厭氧處理及沼氣回收處理。規定變更或展延時優先評估採行目前水污費辦法修正也正進行法制作業,針對業者投資能資源化運作開始有實績後,可申請水污費抵扣,但有總額和時間限制,目前還在微調,但他透漏最高有可能抵扣6成,預計3月發布。針對經濟鼓勵部分,除了今年上路的中小基金信用擔保、預估第2季開始受理的綠色成長基金投資,目前也已經提出114-117年推動廢污水能資源化、低碳智慧化處理計畫,包含示範型補助轉型升級,計畫正在立院審議中。王嶽斌也展示永豐餘、正隆等公司的能源化實例,說明厭氧處理、沼氣回收發電除了電費降低、發電售電、減碳,未來也能申請碳權,具有多重效益。環境部評估食品製造業、醱酵業、石化業有一定的轉型潛勢家數,而最高的是畜牧業,潛勢家數131家。

畜牧業能源化潛勢家數131家
且畜牧業目前發電家數已有39家,但發電量低、效率不好,已透過補助推動集中處理廠,改善效率。未來希望透過夥伴網絡整合推動,包括推廣績優案例技術、專家輔導團複製案場;因為需有一定規模與技術,除了既有的集中處理模式、也可能推動委託專業機構代操作,協助業者轉型。


新住民專法擴大適用對象 移民署將辦活動宣導

【外勞社記者劉達寬二月十三日臺北報導】
為因應《新住民基本法》制定與頒布,擴大適用對象,內政部移民署積極推動相關政策,支持新住民在臺發展,近期將舉辦活動宣導攬才留才政策與僑外生留臺資訊。移民署建置「新住民培力發展資訊網」整合各機關涉及新住民生活、就業、教育、衛生等相關福利及權益資訊,協助各界與新住民及其家人即時掌握重要生活資訊。新住民基本法擴大適用對象,除婚姻移民外,並擴及專業及技術移民,僑外生若留臺就業,經取得勞動部工作許可,並向該署變更居留事由,則亦是新住民基本法所稱之新住民。為擴大推廣「新住民培力發展資訊網」,移民署將於3月16日下午,舉行「培你迎向新生活」活動。將邀請國發會與勞發署,分享我國留才攬才政策與僑外生留臺工作相關資訊,並邀集國稅局、警察局等公部門及新住民團體設置攤位,提供諮詢交流。活動詳情將公布於「新住民培力發展資訊網」(https://ifi.immigration.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