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雇新知
NEWS
勞雇新知
19 / 2025-02
2024每月總薪資破6萬 近14年最高

實質月薪成長超越通膨  各行都加薪

【外勞社記者劉達寬二月十八日臺北報導】
主計總處發布去年薪資統計,去年平均月薪(經常性薪資)4萬6,450元,年增2.77%;剔除物價因素後,實質經常性薪資平均數4萬3,085元,年增 0.58%,終止連3年負成長。另外加上績效獎金、加班費、年終獎金後的總薪資平均數突破6萬元,年增4.39%,也是14年來最高。剔除物價因素後,實質總薪資平均數5萬6,566元,年增率轉正為2.16%,並且是近6年最高,反映薪資成長幅度超越通膨。主計總處指出,各行業薪資均較上年成長,總薪資部分金融及保險業績效獎金與紅利發放多,年增9.27%。

製造業加班工時16.3 近14年最高
此外運輸及倉儲業、批發及零售業總薪資平均數成長也都超過5%,製造業也年增4.93%,其中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增加7.88%。去年全體受雇員工加班工時平均8.5小時,較上年增加0.5小時,且加班費也較上年增加9.3%,平均為2,282元。而去年底12月製造業加班工時16.8小時,年增2.2小時,去年全年平均每月加班工時為16.3小時,也是近14年最高;受惠於AI熱潮,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去年平均每月加班工時更達到24.5小時,創歷年新高。主計總處指出,去年12月底全體受僱員工人數為850萬6千人,製造業較前月增加4千人最多住宿及餐飲業增加2千人次之,而營業工程等行業則減少約千人。

製造業、住宿餐飲年底受僱再增加
另外,製造業、住宿及餐飲業、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因僱用移工或部分工時員工較多,本國籍全時員工總薪資平均數較全體受僱員工分別高出 6,980 元、4,495 元及 3,634 元。除了平均數,去年全體受雇員工經常性薪資中位數為3萬7,274元,年增3.29%,實質經常性薪資中位數也年增1.09%,薪資中位數對平均數比值也微幅上升為0.802。另外主計總處也公布經常性薪資十等分位統計,去年第9分位數(7萬6,916元)較第1分位(2萬7,470元)高2.8倍,也是近5年差距最小。


土木包工利潤降 專家建議瞭解是否受缺工影響

【外勞社記者劉達寬二月十八日臺北報導】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近期發布「112年營造業經濟概況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大型業者收入、利潤大幅增長,唯獨土木包工業呈現利潤下降,專家建議應進一步了解是否因缺工影響營運。2023年營造業全年收入總額為1兆473.7億元,較前一年成長約18.8%,依營造業等級別來看,甲等綜合營造業收入占全體收入總額68.5%最高,丙等綜合營造業占12.3%居次,乙等綜合營造業占4.5%最低。在營建工程價值部分,有37%來自政府部門及公營事業機構,較前一年增加約511億,反映承攬公共工程對營造業榮枯有重要影響,但2023年承攬政府工程的業者較前一年減少1.6%,金額與案量也相對提高。報告也指出,2023年營造業純益率為7.6%,甲等和乙等綜合營造業分別都有71%、65%的高利潤成長,專業營造業利潤也成長31%,但土木包工業卻減少了34%。報告分析,由於勞工人力短缺,造成營造產不敢投標,公共工程流標後,政府為因應流標提高採購預算,也吸引有能力的大型營造廠承接再發包;但雖然利潤上升,2023年勞動報酬支出僅增加9.5%,代表大型營造廠利潤沒有回饋給員工,顯示超額利潤的存在。另外針對土木包工業利潤和實際運用資產淨值減少,報告審議專家建議,未來需要增加土木包工業調查樣本數,了解土木包工業營運的困難之處和利潤下降原因,包括是否因組織規模小難以競爭、因人力短缺導致無法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