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雇新知
05 / 2024-08
交部、內政部共推4百億人行安全計畫
核定799優先改善路口 已完成168處
【外勞社記者劉達寬八月二日臺北報導】
政府推動4年400億「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據交通部最新統計,今年核定補助799件優先改善路口工程,已完成168處。交通部2日舉行道安記者會,路政及道安司長黃運貴說明最新統計資訊,由中央補助地方799處優先改善路口,目前各縣市已完成125處、公路局完成43處,合計完成168處,目標於今年底全數完成。
多數工程已發包 預計9月完成4百件
內政部次長吳堂安補充,部分改善工程涉及挖路、管線遷移,需要較長施工時間,部分縣市目前雖尚無進度,但多數工程都已發包,預計9月底能完成400件。內政部與交通部合作,今年推行4年400億「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113-116年),補助地方政府改善轄內行人通行密集區域或重要道路節點的通行安全。內政部也在7月起推出「全民參與街道改善平台」,民眾可提案、投票,握道路改善狀況;交通部新推出的「道安總動員」平臺,除整合、更新各項事故資訊,也提供民眾透通報需改善的路口路段。至7月為止,民眾通報改善417件成案,已完成310件;公路局管轄的省道路口,今年底前預計改善2千件,目前完成238處。
持續補助道路拓寬、危險路段改善
除了提升人行安全計畫,內政部和交通部也持續以「生活圈道路交通系統建設計畫」(111-116年),補助地方政府針對既有道路功能不彰、危險及交通瓶頸路段進行系統整合,2日分別在臺中和臺南都有由計畫補助的重大工程開工動土。相關案件核定狀況、經費、預計審查之案件資料及相關辦法,可參考公路局及內政部計畫網頁。
僑外生留臺工作評點制 正式取消人數上限
【外勞社記者劉達寬八月二日臺北報導】
勞動部修正發布外籍白領審查標準,正式取消僑外生評點制每年人數上限,另放寬財團法人及社團法人聘用外國專業人才規範,有特殊理由經認定後,可不受社員人數、設立基金金額或業務支出費用的限制。勞動部1日修正發布「外國人從事就業服務法第四十六條第一項第一款至第六款工作資格及審查標準」,正式取消僑外生評點制人數限制。日前也已發函公告修正今年度僑外生評點制的申請文件、程序等事項,取消今年度原訂的7千人額度,並可溯及6月16日。
財團/社團法人可會商免財務或人員門檻
另外,為了因應產業變動並兼顧人力運用彈性,此次也同步修正放寬社團法人或財團法人聘僱外籍專業人才的門檻。按現行規定,財團法人聘僱外國人從事專門性或技術性工作,若設立未滿1年,設立基金要達新臺幣1千萬元;若設立1年以上者,近1年或前3年度平均業務支出費用須達新臺幣5百萬元。若是社團法人,則社員人數必須達到50人以上,才能聘僱外籍專業人才。新規定則放寬,若是屬於國內經濟發展有實質貢獻或情況特殊之財團法人或公益社團法人,如醫療機構或長照機構等,欲聘僱外籍醫療人員、社工師等,經由勞動部與衛福部會商專案認定,可以不受前述基金金額、業務支出或是社員人數的資格限制。